首頁 藏經閣 投資聚光燈 投資聚光燈內文

度過9月沉悶期,台股Q4料迎高峰

字級設定:
文/蕭燕翔 日期:2013/8/19

台新主流基金經理人吳胤良,今年6月初接手該檔基金操作,即使當時台股已位處8千點以上的高檔,但透過產業訊息的掌握,成功避開本波主跌的觸控NB相關供應鏈及中國租賃股,讓基金繳出遠優於同期台股指數負報酬表現的成績。 

剛出道以非科技研究為主的吳胤良,在國泰投顧、國泰人壽及元大投信服務期間,研究範圍除非科技的營建資產、中概及內需股外,還擴及手機、光電等兩大科技重點族群,他認為,今年台股走過6-9月資訊空窗的指數壓縮後,第四季還有機會突破今年高點,而證所稅修正後,量能卻無法有效放大,是短期佔權重過半的科技股的景氣因素,台股的大戶投資人並沒有背棄台股,只是在場邊伺機而動。 

以下是吳胤良的專訪摘要:

(1)記者問(以下簡稱問):6月初接手台新主流基金時,台股指數處於8千點以上的高點,接手後如何操作,可以讓同期基金的績效遠超越大盤? 

吳胤良答(以下簡稱答):我接手時就認為,因占台股權重過半的電子股,景氣較為疲弱,6至9月台股行情會比較壓縮,因此操作上都以換股操作為主,幸運的是剛好避開這段時間主跌的股票,加碼的股票通路、營建等股票,也有不錯的表現。 

我接手後比較大的調整在於觸控NB供應鏈,當時有兩檔相關股票是這檔基金的前十大持股,但因從產業界已經聽到一些訊息,如觸控NB的量開始下修。其實這個只要問自己就好,在沒有降價前,你真的願意多花點錢,就為了讓自己的手指在螢幕上移來移去嗎?去年市場在看觸控NB產業的時候,品牌廠都希望透過添加的功能,讓終端售價有100美元的Premium(溢價),這故事剛出來是吸引人的,畢竟是不管是微軟或Intel都期許新的NB能搭載這樣的Function(功能),而初期因還未正式鋪貨,市場反應的都是廠商的想法及規劃,不過因為消費者沒法接受,結果就是銷量不如預期,廠商也面臨比較大的殺價壓力,這是那時候我減碼的理由。 

另個我減碼的族群在於大中華區的租賃股,一方面龍頭股之前股價漲幅很大,且今年以來大陸官方或HSBC公布有關中小企業的PMI,表現都非常弱,而租賃客戶主要來自中小企業,如果中小企業營運狀況偏弱,租賃公司隱含的風險也可能增加,這些都可以做為一些輔助判斷。 

而其他的熱門但這波也跌很多的族群,在於4K2K TV供應鏈,這族群今年以來我幾乎都沒有太大著墨,因為從TV發展的歷史來看,2010年的LED TV、2011-2012年的3D TV,到今年的4K2K TV,除了LED TV因為單台LED使用顆數及ASP(平均單價)下跌,量真的有上來外,3D跟4K2K TV都因為沒有相對應的內容,難以刺激消費者實際需求,尤其現在4K2K的電視還是非常貴,因此明年滲透率能不能如市場預期的拉升,我比較存疑。 

我接手以來比較大的加碼部位包括電機、營建股,電機股是因為有些公司獲利狀況很好,先前股價又偏低;至於營建除了很多個股具有高股息STORY(故事)外,接下來推案或獲利能見度較高比較高的公司,預期對股價也會有些激勵。 

(2)問:今年台股在傳產與科技的市場關愛眼光上,似乎呈現兩樣情,這是否意味著台股中長期結構的調整,未來科技與非科技間的評價有機會拉近嗎? 

答:我自己認為今年非科技股的熱潮,一方面是因為這段時間科技股的景氣真的沒那麼好,資金需要找新的標的;另外非科技股通常資本支出的壓力沒有科技股這麼大,願意給予比較高的現金股利配發率,在長期低利環境下特別吸引人;而過去市場對於這些非科技公司,並沒有給予這麼高的本益比,後來發現他們的競爭力後,願意提高評價空間。

不過其實我的投資比較不傾向單純分科技或非科技公司,主要還是看公司獲利結構及產業競爭力;以科技股來說,當然最近台積電股價表現比較不好,但今年也曾有一波漲勢,主要就是在產業有獨到的競爭力,且跟Second Tier(二線)廠商差距很大,股王大立光也是同樣的情況。 

與其說是科技股與非科技股的分野,不如說是強者恆強;過去某個產業在漲的時候,一整群的股票都會漲,但以今年的面板為例,兩家指標廠群創及友達的最高漲幅差距就非常大,主要是反映群創在新團隊接手後,策略調整加快,有Catch(抓到)一些特殊尺寸或新產品的趨勢,如透過切割效率提高推出的39吋TV,目標就是瞄準韓廠的37吋,壓縮他們的空間,而且也領先同業推出比較便宜的4K面板的solution,因此財報上就是比較快能轉虧為盈。 

其實以前大家願意給科技股比較高的本益比,是因為想像空間很大,但市場慢慢發現,這種想像空間不是只有科技股可以出現,非科技股也有類似的情況,像是一些China Player的個股,高峰期的本益比也非常高,如潤泰全第一次漲到100元的時候,其實還沒賺什麼錢,單純只是反映中國大潤發的價值,而這些股價的評價,反映的是當時市場願意給的價值,是跟想像空間連動,反而跟屬於科技還是非科技沒有太大關係。 

(3)問:台股在證所稅修正案三讀通過後,量能卻還沒看到有效回升,這樣的低量會是台股長期的常態嗎? 

答:我比較傾向廢稅後量沒有馬上上來,只是短期現象;剛剛提過今年6到9月是科技股比較淡的時候,而台股過去約有50-60%的交易集中在科技股,

在主要交易的族群能見度偏淡下,造成整體量縮的結果,但不代表這些觀望的資金就不會再進場買股票。 

很多人擔心大戶投資人已經離開台灣了,我是沒有這麼悲觀,只是現在的投資人都很精明,特別是高資產的富有族群,多數不太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東西,也不會投入景氣不好的產業。如果投資人已經離開台灣,今年就不會有這麼多非科技的股票出現這麼大的漲幅,只是短期這些市值佔比比較大的股票,比較沒有表現,單靠交投集中在市值比較小的股票,量很難出來,但接下來科技股還是會推出一些新的產品,有可能帶來新的story,釋出的訊息也會比較positive(正面) 另一個權值大戶的金融,只要政策利多開始落實,交投重心都會慢慢回流到這些權重股身上,成交量也會開始放大。 

(4)問:您對今年台灣科技股的調整,看來還是偏向短期景氣問題,但有些悲觀言論認為台灣科技股面臨中長期的結構調整,不知道您的看法為何? 

答:台灣科技業的確有問題,以往台灣科技廠連結比較深的是PC產業,但自從平板電腦出來後,NB需求遭到擠壓,過去台廠或許還能靠衝量,補足毛利率及營益率的困境,但這波產業的調整中,PC很難再看到大幅的成長,未來得看個別公司有沒有開發出新的東西?或在新的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市占率?不然就很辛苦。 

不過台廠也還是有些新的機會,像是在SERVER(伺服器)產業,過去都由品牌廠IBM、DELL等獨大,不過現在像是FB、Google也開始建構自己的SERVER,這些訂單不見得會找既有的品牌廠,反而是台灣代工廠的機會。 

另外,明年蘋果陣營還是有比較大的機會,因為今年不少轉向非蘋陣營的人,可能因為自己年紀大了,或其他影音需求,需要更大的螢幕,但不少轉換後還是發現蘋果手機比較好用,而以目前的訊息看來,新一代的iPhone5S可望就有指紋辨識,明年的新機螢幕也會變大,甚至可能加上NFC的付款功能,在供應鏈股價都已經下修不少下,明年應該有不錯的亮點。 

當然,以前蘋果供應鏈的雨露均霑,在新團隊的成本控管下,可能差異會變大,這還是得看個別公司的競爭力,你看大立光,就算蘋果價格怎麼壓,毛利率也都還有50%,這代表即使客戶一直來砍價,但如果你家做出來的東西,別人家做不出來,價格還是比較有保護的。 

(5)問:您自己在觀察大盤與個股的多空參考指標為何?

答:股市通常都是跟隨經濟面的,只要經濟面方向是往上的趨勢,股市長期終將會反映,這個就像是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用主人跟狗的互動,形容股市與經濟關係(編按:該大師認為股市與經濟就跟主人與狗的關係,雖終點方向相同,但過程中方向可能略有不同),描述就很傳神。 

我自己是基本面出身,所以大方向還是看經濟面指標,但經濟面指標真的在變化的時候,市場的反應卻很難掌握,譬如這波美國公布亮眼的經濟數據,股市反而下跌,因為市場擔心QE因此會退場,所以單看經濟指標是不夠的,

還是要觀察市場變化,除了觀察成交量比起谷底是不是已經過熱外,另一個就是市場氣氛,譬如每次外資都喊1萬點的時候,高點大概就不遠了,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搶著賣股票的時候,低點大概也快到了。 

至於個股的選股上,在科技股方面,我會先看下半年最有機會發酵的story,再從中找最benefit(獲利)、最有競爭力的股票,譬如我前一個操作的台新大眾基金,第一大持股就是大立光,看好的就是一家公司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拿到訂單比較大的share,毛利率卻還比別人高,這就是競爭力的表現。 

而非科技股的股票涵蓋範圍就非常廣,除了原物料、資產等特別族群外,同質性比較沒像科技股這麼大,很難用一個Story串聯,我選股通常是看股價位置是不是很有價值?如果你覺得它不該這麼便宜,但市場卻給予這麼低的本益比,而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大家對這個產業、這家公司不熟悉,以致於流動性小,但這些原因未來是會消失的,就是我會加碼的標的。 

(6)問:怎麼看待台股的後勢?

答:我從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國際因素經濟面,因為美國、歐洲及中國的經濟數據都有在慢慢好轉,而非經濟面的干擾,如德國選舉或下一次關鍵的聯準會會議,時間都在9月,只要這些非經濟面的不確定因素釐清,資金就有機會慢慢回來。 

另個就是我前面說的市場氣氛,大家都很熟悉的「擦鞋童理論」,以現在台股來說,有人聲鼎沸的感覺嗎?現在的氣氛反而是比較slow的,因此當然也稱不上過熱的高點。 

大家或許擔心QE退場的影響,其實這幾波的QE,已經在市場倒了非常多的錢,現在聯準會只是把倒錢的速度放緩,但畢竟沒有升息,因此並沒有收錢,市場的資金還是非常多,現在反映的都是短期的恐慌害怕,但最終會回歸經濟面的好轉,就像很多報告統計過的,通常第一次升息的時候,全球股市只要跌下來都是買點,因為升息代表經濟會往好的方向走,對股市影響也是正面。 

台股部分,現在等待的就是科技股的景氣空窗釐清,9月以後應該就會慢慢好轉,我自己是認為第四季指數有機會創下今年高峰,主流族群包括電子股中,在蘋果供應鏈滲透率有增加或受惠規格變化的個股、SERVER等新應用;非科技股包括受惠歐美經濟正循環如房市、車市衍生的民生消費品,今年股價已經沉寂一段時間的生技新藥股等,隨下半年有些公司案件的指標性進展,加上新公司IPO效應,都有機會重新吸引投資人青睞。

 


•相關基金:台新主流基金
•相關連結:吳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