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2.0 重塑資產管理生態
我們是否曾思考過,在資產管理的領域,我們期待什麼樣的服務?過去令我們困惑的投資理財疑問,是否隨著資訊科技的推進而得到進一步的解方?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將焦點轉移至近年來逐漸受到矚目的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的領域上。正如同一般人所理解的,機器人理財的催生,與人工智慧科技應用快速發展、監理機構對基金管理趨嚴、對投資透明化的要求、新投資世代行為轉變與低費率服務優勢有關。但未來真正能重塑資產管理生態,重新打造新嶄新的創價模式,在於「機器人理財2.0」。
所謂理財機器人,為資產管理業者所設立的平台,並以電腦演算法為運算基礎,提供投資人線上操作介面,結合客戶所提供之所得、年齡、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等資料,提供投資人投資組合建議並自行操作。除可自行下單外,亦可由該平台為投資人自動進行投資管理。在此種線上模式下,僅需極少人力參與,能夠大幅降低人為誤判情形,加上電腦程式可快速大量解決各類數據運算,使業者得以提供投資人更低的投資門檻與更低費用。
而機器人理財2.0的發展特徵,元大投信ETF產品經理周芯瑋表示,鑒於美國發展機器人理財多年的經驗,過去機器人理財的推行重點在於眾多技術的整合,包含電腦演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等,追求的是模組化的投資組合建議,希望藉此有效降低經營與投資成本,達到雙贏的境界。但當數位化日新月異,未來機器人理財提供者與客戶之間將連結成一個網絡,價值的產生不再是單向,而是多維度的,且這些互動與回饋的產生會被一個核心系統蒐集,進而形成客戶行為與心理預測分析,協助業者未來新產品的發行,或是資訊提供的校正,這就是機器人理財2.0。
周芯瑋解釋,若客戶與機器人理財提供者互動當中的某段關鍵元素,如客戶行為、身分、地點、心理狀態數位化了,新的服務模式就可能出現,讓資產管理市場重組。舉例來說,過往客戶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時,券商只能透過客戶的交易資料了解其買賣標的、數量、價格、損益,但無法進一步了解客戶的投資期待、需求、甚至情緒,且亦無法追蹤其他有價值的回饋行為。
但機器人理財2.0在現有框架下,加入社群、互動、互惠、意見、心理等多面向平台網絡,就可以開始追蹤會員客戶的行為,推薦其可能需要的ETF或投資組合建議,或是投資某檔ETF的客戶也另外投資了什麼標的,又或是目前眾多客戶都在關注哪幾檔ETF等。又如心理狀態數位化,可以了解客戶期待的、擔憂的、甚至欠缺的,機器人理財平台便可以快速了解客戶的投資缺口,進而提早提出投資組合建議。亦即,僅僅是客戶內、外行為的數位化,就有機會改變資產管理市場的運作生態。
根據Bloomberg估計,截至2016年底,美國理財機器人業者之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3千億美元,至2020年底,透過理財機器人業者所管理之資產規模則可能攀升到2.2兆美元的規模。也就是說,以目前機器人理財的經營模式估算,未來4年資產管理規模即有7~8倍的成長空間。若當前平台逐步演化為理財機器人2.0版時,未來成長曲線將不僅是線性成長,可能是爆發式的幾何成長,而業者與客戶共同創造機器人理財的價值,亦將重塑資產管理領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