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新興市場展望暨投資策略
2011年初,新興股市受到通膨壓力上揚與各國央行積極緊縮政策影響,表現相對成熟股市疲弱,年中以來隨著美國最高等級AAA債信等級遭信評機構調降、歐洲國家債信問題更進一步惡化,嚴重消磨金融市場投資信心,導致全球資金風險意識大幅升溫、回流安全性資產,新興國家再度受到資金外流拖累,股匯兩市雙雙下挫,尤其股市跌幅更甚美歐股市。
所幸進入第四季歐洲國家最終祭出,注資歐洲銀行業以提高核心資本、民間債權人持有希臘債券價值減計50%、擴大金融穩定基金EFSF擔保規模至1兆歐元三大協議,在防止歐債危機擴散上取得重大進展,新興股市買氣因而大受鼓舞,10月份上演難得一見的漲升行情。時序即將進入2012年,新興股市是否仍具較佳的投資價值,投資人於新興市場佈局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馬克•墨比爾斯博士(Dr. J. Mark Mobius),為投資人作出詳盡分析: 新興市場基本面:經濟體質優異、成長動能強勁 新興國家擁有較為強勁的經濟成長動能為其主要投資利基之一:根據經濟學人智庫2010年12月份預估顯示,2011年成熟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僅1.6%,而新興國家成長率可望達到5.9%水準,其中又以中國成長態勢最佳,雖然自去年第四季以來中國官方展開升息動作並持續對房地產市場採取調控措施,然而對於刺激民間消費動能、擴大內需市場規模則是不遺餘力,進而能夠維繫較高的經濟成長,其次則是印度,與中國相仿同樣擁有龐大又較為年輕的人口結構,內部需求充沛支撐經濟成長動能,預期中國及印度於2011年經濟成長率可望分別達到9.0%及7.9%的高水準。(經濟學人智庫,2011年8月) 新興國家財政體質與經濟實力已不容置疑,以外匯存底來看,新興國家總外匯存底於2005年下半年已正式超越成熟國家總量,且兩者之間的差距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以個別國家來看,中國擁有近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而過去排名第一的日本則是落居第二,第三名之後的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台灣、南韓等都是屬於新興國家的範疇,與過去外匯存底捉襟見肘因而無力面對金融危機相比,現階段新興國家在面對來自外部金融環境的衝擊時將更能從容以對。 歐洲國家債信問題餘波盪漾一年有餘,美國更因舉債比重接近法定上限而面臨信評機構調降債信評等的窘境,兩相比較之下更可見得新興國家財政體質優異,新興國家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總債務佔GDP比重普遍較低,以中國為例,該國總債務僅為GDP比重約145%,相較美歐國家動輒200%以上的債務結構,新興國家施展財政政策的空間相對廣闊。 此外,今年上半年新興國家持續受到通膨壓力與央行緊縮政策干擾,加以來自美歐國家的外部需求下滑,新興國家成長動能也略受影響,不過現階段全球農產品價格相較年初高點已有回落,硬性商品如能源與金屬價格也較上半年有明顯修正,加以基期效應顯現,預期亞洲各國通膨高點已過未來可望逐步下滑,事實上多數進入升息循環的新興國家在近幾個月來均已暫停升息策略,如巴西與印尼央行已見到降息動作,各國政策目標將由抑制通膨轉向刺激成長。 消費(Consumer)與商品(Commodities):2C題材為新興市場兩大投資主題 消費與商品題材為新興市場兩大投資主題,觀察人口結構,新興國家擁有逾50億的人口,反觀成熟國家的人口約為10億;以個別國家來看,歐盟與美國各自擁有3億多的人口,而中國與印度則是分別擁有約13億及12億的人口,突顯新興市場人口商機。雖然目前成熟市場人均所得仍遠高於新興市場,但在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加速而人口成長率放緩的情形下,新興市場人均所得將加速增長,例如2005年至2010年新興市場人均所得成長率達87%,同期間成熟市場僅有13%。 消費市場龐大加以人均所得成長,將使消費能力明顯提升,不論就中印兩國的汽車銷售、中國的紅酒消費量、印尼的摩托車銷售量等,均可見到新興國家強勁成長的消費力道以及龐大的潛在成長空間。另以個別國家進口佔全球進口總額的比例來看,中國自2000年時僅約3.5%比重成長至2010年逾9%,印度同樣由2000年時約0.8%比重成長至2009年逾2.4%,也可作為新興市場消費能力激增的例證,消費動能提升將直接裨益消費相關類股獲利前景。 能源原物料等商品價格(如CRB商品價格指數、銅、白金、鎳、黃金與石油)自2009年初隨著經濟前景轉佳而觸底反彈,期間雖歷經多次修正,但多數商品價格均仍維持於長期趨勢線之上,玉米、糖、黃豆等軟性商品價格亦然。雖然就短期而言商品價格走勢易趨於震盪,惟新興市場消費者也將持續追求較佳的生活品質,因而對於相關軟硬性商品需求殷切,例如中國對於原油的需求也已超越日本、新興市場原油進口佔全球進口比重,也由2005年時的36%成長至2009年的47%,但能源原物料、農產品等商品供給產出卻不具彈性,支撐商品價格長線上揚趨勢明確,因此相關類股長線獲利依舊看佳。 邁向新領域的探險:邊境市場 金磚四國、拉美、東歐、東協等投資人熟悉的新興市場之外,可望成為下一個新興市場的邊境市場,預期將複製新興市場內需升溫帶來的消費與商品需求,其所創造的商機也蘊藏豐沛投資機會。「邊境市場」並非地理名詞,其所代表的是位於亞洲、歐非中東、美洲加勒比海等地區眾多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的國家市場,以非洲為例,其領土面積超過中國、印度、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土地面積總合,而且非洲擁有豐厚的人力與天然資源。依據Factset資料顯示,雖然邊境市場人口與土地佔全球比重逾15%,但整體GDP規模僅為6%。然而,也正因為多數國家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因此蘊含強勁經濟成長潛力,2001-2010期間全球成長最快的十個經濟體中,有九名來自邊境市場,僅中國屬於新興市場範疇,突顯邊境市場強勁成長力道。依據經濟學人智庫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與印度國內信貸成長率分別達到11.9%與18.3%,遠高於美歐市場狀況,非洲的奈及利亞與亞洲的越南則是更勝一籌,成長率分別高達26.2%與24.0%,邊境市場對於尋求資金支撐投資擴張的需求仍十分強勁。 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先建構國內基礎建設是一個很自然的階段,銀行、通訊與交通運輸等基礎服務更是支持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現階段在金融、電信、能源原物料產業可尋找到較佳的邊境市場投資機會。然而,邊境市場遭到投資人忽略的現象相當明顯,機構法人對該市場的研究分析人員配置均不如大型股,例如美國單月份市場研究報告高達30,000份以上,中國與印度分別有超過6,000份與3,000份報告,但越南、巴基斯坦卻僅有400~600份報告,非洲的奈及利亞報告數甚至僅有二位數,顯現邊境市場「Under-researched」的特性,在研究資源缺乏情況下,邊境市場股票股價無法充分反應價值。這也正是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非常重視邊境市場的主要因素,憑藉新興市場團隊採取實地考察的策略,可望從中尋獲投資璞玉,而就評價面而言,邊境市場的股價淨值比也低於世界指數與美國。 新興市場面臨的5項不確定性:主權債務、市場波動、美歐國家消費動能、貨幣供給、衍生性金融商品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也非常重視風險管理,經過仔細衡量投資組合中各類風險因子,並進行合理化與理性化分析後,再評估整體風險與報酬應有的代價,只有在可以得到適當報酬的情形下,才能承擔風險並將標的納入投資組合。目前全球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因子包括主權債務、美歐國家消費動能、貨幣供給、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波動。 首先是常常出現在媒體報章雜誌標題的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日本、義大利、美國等成熟國家的負債水準均大幅超過中國、巴西等新興國家,至於在信用違約交換利差方面,希臘及葡萄牙的五年期CDS皆超過阿根廷,甚至像西班牙也高於俄羅斯,意味著投資人認為希臘、葡萄牙等國的風險高於部分新興國家。第二個風險為歐美消費動能,市場擔憂歐美經濟成長趨緩可能衝擊新興國家成長力道,但觀察新興國家進出口至歐盟及美國的數據,新興國家出口至歐盟和美國的比重呈現下滑,因此新興國家對於歐美市場的依賴度也逐步降低。第三為貨幣供給,歐美中日的貨幣供給皆呈現增加的態勢,而資金供給泛濫則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問題。第四為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規模約達600兆美元,約為全球GDP的10倍之多,若政府無適宜的法規規範,則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秩序紊亂,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是導致眾多企業遭受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分析個別企業時,也將衡量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曝險規模以及潛在的損失規模。最後就是市場波動性,因為當市場呈現波動加劇的情形時,也代表著投資人的情緒較為緊繃,而且不論就美國股市、全球股市或新興股市的波動性,都比過去放大許多。 新興股市供需狀況:長期需求仍將吸納短期額外供給 就新興股市供給面而言,企業欲趁股價上漲時發行新股或增資以獲得更多資金,2009年以來隨著投資氣氛回溫股市走強,新興市場IPO熱潮更為踴躍,2000年時新興市場IPO總金額佔全球比重約15%-20%,不過至2010年時已攀升至佔全球比重達到49%。就絕對金額來看,2009年新興市場IPO與增資交易總規模高達2360億美元,惟仍略遜於美國總規模,然而時隔一年,2010年新興市場規模大幅成長,預估達到4670億美元,遠遠超越同期間美國1940億美元籌資規模。 當然這將會對於原本的次級市場造成資金排擠壓力,不利股市表現,所幸就需求面而言,目前全球資金仍處於減碼新興市場的情形,例如退休基金在新興股市的持有比重多不超過3%-8%,但新興市場股市市值佔全球比重已達34%(截至2010年12月底),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預估自1995年1月至2010年累積流入新興市場股票投資資金淨額增幅達2,740%,預期在法人機構逐步增加新興市場投資比重的趨勢下,未來對於新興市場股票的需求將有偌大成長空間,也將能吸納企業新股發行所創造的額外供給。 新興市場投資策略:新興市場基本面堅實,著眼長期投資價值防禦短期震盪 自1987年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開始投資新興市場起,新興市場即有優異的表現,其10年、5年,2010年單年度,均優於美股與全球市場表現,預期未來新興市場長期投資報酬率仍將優於已開發國家。雖然股市已歷經2009、2010兩個年度的大幅反彈,惟新興國家企業獲利未有明顯下修風險,但股市於今年卻已歷經明顯修正,使得現階段新興股市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僅約9倍(2011年9月),仍遠低於歷史高點的28倍(1988年5月),同時也低於去年同期的11倍水準。根據Factset的資料,若以漲跌幅度30%為基準,自1988年1月計算至2008年10月,MSCI新興市場指數各歷經三個多頭與空頭波段,分別為亞洲金融風暴、科技產業泡沫以及最近一次的次貸風暴,統計其多頭持續期間平均為69個月、漲幅平均為423%,反觀空頭持續期間平均僅14個月、跌幅平均僅57%,顯示多頭市場歷時較長且漲幅更鉅。 在歐洲國家提出新紓困方案後,歷經一年多來的歐債警報可視為暫時解除,雖然後續該些援助措施之細節與執行面仍尚待討論,但觀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成長動能沒有預期悲觀,新興國家通膨也有放緩趨勢,提供各國央行暫停升息或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空間,例如巴西央行8月及10月累計降息達1個百分點,年底前中國通膨有機會回落至5%以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宏觀調控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也激發未來中國可能調降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等預期,有利新興股市展開多頭漲勢。長期而言,在全球經濟成長差異化的環境中,預期新興國家股市仍將持續扮演國際資金簇擁的吸金要角。 境外基金投資大陸地區證券市場之有價證券以掛牌上市有價證券為限,且投資前述有價證券總金額不得超過本基金淨資產價值之10%,另投資香港地區紅籌股及H股並無限制。本基金並非完全投資於大陸地區之有價證券,投資人仍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經濟與市場之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