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產者物價指數月增率』? | |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PPI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為大家熟知的通膨衡量指標,長期來看兩者相關程度很高;但從短期資料來看CPI與PPI卻可能出現很大差異。這是因為CPI統計的是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狀況,統計範圍包括財貨及勞務,但PPI卻僅有財貨,且構成項目中涵蓋了CPI中沒有的資本設備。 在實際應用上,由於PPI資料公布時間早於CPI,因此分析師通常利用PPI裡最終產品的物價波動狀況,來預測即將公布的CPI報告;而PPI中原料及半成品的物價統計也能用來預測未來的通膨狀況。解讀這份報告時,分析師通常會研究指數相較於上月及去年同期的變動,來判斷通貨膨脹的狀況。此外,分析師也會觀察去除食物及能源後的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一般來說,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將使得證券收益下降,因此PPI和CPI上揚,對於股市及固定收益市場而言都不是好消息。尤其在景氣循環高峰,若出現通膨可能升溫的徵兆,央行通常會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以防止景氣過熱;這對於股票市場尤其是大利空。 |